最新公告
  • 欢迎光临助梦资源网,下载网课资源、学习资料、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电子课本来助梦资源网!立即加入钻石VIP
  • 高一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正文概述 咸鱼翻身   2022-06-21   0

    高一数学怎么学?高中数学的理论性、抽象性强,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点击获取更多“数学”相关内容↓↓↓

    ★★ 关于数学的由来简介 ★★

    ★★ 数学谜语大全及答案 ★★

    ★★ 数学手抄报内容精选★★

    ★★ 数学名人故事简短版 ★★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一)

    1.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集):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注意:①集合与集合的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科书中是通过描述给出的,这与平面几何中的点与直线的概念类似。

    ②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a?a和a?a,二者必居其一)、互异性(若a?a,b?a,则a≠b)和无序性({a,b}与{b,a}表示同一个集合)。

    ③集合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号条件

    2)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文法

    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4)常用数集:n,z,q,r,n_

    2.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空集、全集等概念。

    1)子集:若对x∈a都有x∈b,则a b(或a b);

    2)真子集:a b且存在x0∈b但x0 a;记为a b(或 ,且 )

    3)交集:a∩b={x| x∈a且x∈b}

    4)并集:a∪b={x| x∈a或x∈b}

    5)补集:cua={x| x a但x∈u}

    注意:①? a,若a≠?,则? a ;

    ②若 , ,则 ;

    ③若 且 ,则a=b(等集)

    3.弄清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特别要注意以下的符号:(1) 与 、?的区别;(2) 与 的区别;(3) 与 的区别。

    4.有关子集的几个等价关系

    ①a∩b=a a b;②a∪b=b a b;③a b c ua c ub;

    ④a∩cub = 空集 cua b;⑤cua∪b=i a b。

    5.交、并集运算的性质

    ①a∩a=a,a∩? = ?,a∩b=b∩a;②a∪a=a,a∪? =a,a∪b=b∪a;

    ③cu (a∪b)= cua∩cub,cu (a∩b)= cua∪cub;

    6.有限子集的个数:设集合a的元素个数是n,则a有2n个子集,2n-1个非空子集,2n-2个非空真子集。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二)

    等差数列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

    或an=am+(n-m)d

    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2] d或sn=(a1+an)n/2

    若m+n=2p则:am+an=2ap

    以上n均为正整数

    文字翻译

    第n项的值=首项+(项数-1)_公差

    前n项的和=(首项+末项)_项数/2

    公差=后项-前项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等比数列公式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 等比数列:a (n+1)/an=q (n∈n)。

    (2) 通项公式:an=a1×q^(n-1); 推广式:an=am×q^(n-m);

    (3) 求和公式:sn=n×a1 (q=1) sn=a1(1-q^n)/(1-q) =(a1-an×q)/(1-q) (q≠1) (q为公比,n为项数)

    (4)性质:

    ①若 m、n、p、q∈n,且m+n=p+q,则am×an=ap×aq;

    ②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 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③若m、n、q∈n,且m+n=2q,则am×an=aq^2

    (5)"g是a、b的等比中项""g^2=ab(g ≠ 0)".

    (6)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等比数列的第n项。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推导: sn=a1+a2+a3+...+an(公比为q) q_sn=a1_q+a2_q+a3_q+...+an_q =a2+a3+a4+...+a(n+1) sn-q_sn=a1-a(n+1) (1-q)sn=a1-a1_q^n sn=(a1-a1_q^n)/(1-q) sn=(a1-an_q)/(1-q) sn=a1(1-q^n)/(1-q) sn=k_(1-q^n)~y=k_(1-a^x)。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三)

    立体几何初步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

    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

    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四)

    几何定理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 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 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 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 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 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 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 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 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 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 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 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 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 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 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 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119 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 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1 ①直线l和⊙o相交 d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22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 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 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 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 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 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 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 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 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

    136 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 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 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 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 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 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 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 弧长计算公式:l=nπr/180

    145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πr2/360=lr/2

    146 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147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脚相等

    148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149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150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五)

    第一章

    〖1.1〗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表示自然数集,N_或N+表示正整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R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x具有的性质},其中x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8)交集、并集、补集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概念

    ①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B的一个函数,记作f:A→B.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

    {{7}}$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①f(x)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②f(x)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

    ③f(x)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

    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

    ⑦若f(x)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

    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x)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g(x)≤b解出.

    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

    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

    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

    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⑧函数的单调性法.

    【1.2.2】函数的表示法

    (5)函数的表示方法

    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

    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6)映射的概念

    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

    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⑧函数的单调性法.

    【1.2.2】函数的表示法

    (5)函数的表示方法

    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

    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6)映射的概念

    ${{9}}$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函数的单调性

    ①定义及判定方法

    ②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

    {{13}}

    【1.3.2】奇偶性

    (4)函数的奇偶性

    ①定义及判定方法

    ②若函数f(x)为奇函数,且在x=0处有定义,则f(0)=0.

    ③奇函数在y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y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

    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

    〖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

    (1)作图

    利用描点法作图:

    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②化解函数解析式;

    ③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

    ④画出函数的图象.

    利用基本函数图象的变换作图:

    要准确记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

    ①平移变换

    ②伸缩变换

    ③对称变换

    (2)识图

    对于给定函数的图象,要能从图象的左右、上下分别范围、变化趋势、对称性等方面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注意图象与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关系.

    (3)用图

    函数图象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为研究数量关系问题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它是探求解题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要重视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1〗指数函数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

    {{19}}

    {{21}}$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4)指数函数

    〖2.2〗对数函数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1)对数的定义

    {{24}}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5)对数函数

    {{27}}

    〖2.3〗幂函数

    (1)幂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y=xa叫做幂函数,其中x为自变量,a是常数.

    (2)幂函数的图象

    (3)幂函数的性质

    ①图象分布:幂函数图象分布在第一、二、三象限,第四象限无图象.幂函数是偶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二象限(图象关于轴对称);是奇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是非奇非偶函数时,图象只分布在第一象

    ②过定点: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1,1)

    ③单调性:如果a>0,则幂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并且在[0, +∞)上为增函数.如果a<0,则幂函数的图象在[0, +∞)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无限接近x轴与y轴.

    {{30}}$

    〖补充知识〗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①已知三个点坐标时,宜用一般式.

    ②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与对称轴有关或与最大(小)值有关时,常使用顶点式.

    ③若已知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且横线坐标已知时,选用两根式求f(x)更方便.

    (3)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

    {{3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是二次函数中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知识在初中代数中虽有所涉及,但尚不够系统和完整,且解决的方法偏重于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关系定理(韦达定理)的运用,下面结合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系统地来分析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分布.

    {{36}}

    {{38}}

    ⑥k1<x1<k2≤p1<x2<p2 p="" 此结论可直接由⑤推出.

    {{41}}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请支持知识付费阅读!感谢!

    推荐度:

    登录后免费下载文档


    网课资源_学习资料_复习资料_知识点总结_电子课本—助梦资源网 » 高一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常见问题FAQ

    免费下载或者VIP会员专享资源能否直接商用?
    本站所有资源均由会员上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商用。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下载地址过期失效怎么办?
    请联系qq客服或者微信客服,获取新下载地址,客服具体上班时间请查看网站首页!
    资源缺少内容怎么办?
    请联系qq客服或者微信客服,修补资源。
    获取其它帮助?
    请QQ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如需获取其它帮助,请联系我们

    联系助梦资源网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余额支付
    ×
    微信扫码支付 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