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欢迎光临助梦资源网,下载网课资源、学习资料、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电子课本来助梦资源网!立即加入钻石VIP
  • 高三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正文概述 不想努力了   2022-05-12   0

    【#高三# 导语】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想选择。如何度过这重要又紧张的一年,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着手!高三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你努力学习,圆金色六月梦!

    1.高三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复数的概念:

      形如a+bi(a,b∈R)的'数叫复数,其中i叫做虚数单位。全体复数所成的集合叫做复数集,用字母C表示。

      复数的表示:

      复数通常用字母z表示,即z=a+bi(a,b∈R),这一表示形式叫做复数的代数形式,其中a叫复数的实部,b叫复数的虚部。

      复数的几何意义:

      (1)复平面、实轴、虚轴:

      点Z的横坐标是a,纵坐标是b,复数z=a+bi(a、b∈R)可用点Z(a,b)表示,这个建立了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x轴叫做实轴,y轴叫做虚轴。显然,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除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

      (2)复数的几何意义:复数集C和复平面内所有的点所成的集合是一一对应关系

      这是因为,每一个复数有复平面内惟一的一个点和它对应;反过来,复平面内的每一个点,有惟一的一个复数和它对应。

      这就是复数的一种几何意义,也就是复数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即几何表示方法。

      复数的模:

      复数z=a+bi(a、b∈R)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Z(a,b)到原点的距离叫复数的模,记为|Z|,即|Z|=

      虚数单位i:

      (1)它的平方等于-1,即i2=-1;

      (2)实数可以与它进行四则运算,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加、乘运算律仍然成立

      (3)i与-1的关系:i就是-1的一个平方根,即方程x2=-1的一个根,方程x2=-1的另一个根是-i。

      (4)i的周期性:i4n+1=i,i4n+2=-1,i4n+3=-i,i4n=1。

      复数模的性质:

      复数与实数、虚数、纯虚数及0的关系:

      对于复数a+bi(a、b∈R),当且仅当b=0时,复数a+bi(a、b∈R)是实数a;当b≠0时,复数z=a+bi叫做虚数;当a=0且b≠0时,z=bi叫做纯虚数;当且仅当a=b=0时,z就是实数0。

    2.高三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1、三类角的求法:

      ①找出或作出有关的角。

      ②证明其符合定义,并指出所求作的角。

      ③计算大小(解直角三角形,或用余弦定理)。

      2、正棱柱——底面为正多边形的直棱柱

      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

      正棱锥的计算集中在四个直角三角形中:

      3、怎样判断直线l与圆C的位置关系?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比较。

      直线与圆相交时,注意利用圆的“垂径定理”。

      4、对线性规划问题:

      作出可行域,作出以目标函数为截距的直线,在可行域内平移直线,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值。

      培养兴趣是关键。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自然有动力去钻研。如何培养兴趣呢?

      (1)欣赏数学的美感

      比如几何图形中的对称、变换前后的不变量、概念的严谨、逻辑的严密……

      通过对旋转变换及其不变量的讨论,我们可以证明反比例函数、“对勾函数”的图象都是双曲线——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定值(小于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的点的集合。

      (2)注意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等额本金、等额本息两种不同的还款方式,用数列的知识就可以理解、学好数学,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啊

      (3)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与时俱进。

      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声、光、电多管齐下,老师可以借此把一些知识讲得更具体形象,学生也更容易接受,理解更深。

      (4)适当看一些科普类的书籍和文章。

      比如:学圆锥曲线的时候,可以看看一些建筑物的外形,它们被平面所截出的曲线往往就是各种圆锥曲线,很多文章对此都有介绍;还有圆锥曲线光学性质的应用,这方面的文章也不少。

    3.高三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a(1)=a,a(n)为公差为r的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

      a(n)=a(n-1)+r=a(n-2)+2r=...=a[n-(n-1)]+(n-1)r=a(1)+(n-1)r=a+(n-1)r.

      可用归纳法证明。

      n=1时,a(1)=a+(1-1)r=a。成立。

      假设n=k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成立。a(k)=a+(k-1)r

      则,n=k+1时,a(k+1)=a(k)+r=a+(k-1)r+r=a+[(k+1)-1]r.

      通项公式也成立。

      因此,由归纳法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正确的。

      求和公式:

      S(n)=a(1)+a(2)+...+a(n)

      =a+(a+r)+...+[a+(n-1)r]

      =na+r[1+2+...+(n-1)]

      =na+n(n-1)r/2

      同样,可用归纳法证明求和公式。

      a(1)=a,a(n)为公比为r(r不等于0)的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

      a(n)=a(n-1)r=a(n-2)r^2=...=a[n-(n-1)]r^(n-1)=a(1)r^(n-1)=ar^(n-1).

      可用归纳法证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求和公式:

      S(n)=a(1)+a(2)+...+a(n)

      =a+ar+...+ar^(n-1)

      =a[1+r+...+r^(n-1)]

      r不等于1时,

      S(n)=a[1-r^n]/[1-r]

      r=1时,

      S(n)=na.

      同样,可用归纳法证明求和公式。

    4.高三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函数的定义域的常用求法: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3、对数的真数大于零;

      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

      5、三角函数正切函数y=tanx中x≠kπ+π/2;

      6、如果函数是由实际意义确定的解析式,应依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其取值范围。

      二、函数的解析式的常用求法:

      1、定义法;

      2、换元法;

      3、待定系数法;

      4、函数方程法;

      5、参数法;

      6、配方法

      三、函数的值域的常用求法:

      1、换元法;

      2、配方法;

      3、判别式法;

      4、几何法;

      5、不等式法;

      6、单调性法;

      7、直接法

      四、函数的最值的常用求法:

      1、配方法;

      2、换元法;

      3、不等式法;

      4、几何法;

      5、单调性法

      五、函数单调性的常用结论:

      1、若f(x),g(x)均为某区间上的增(减)函数,则f(x)+g(x)在这个区间上也为增(减)函数。

      2、若f(x)为增(减)函数,则-f(x)为减(增)函数。

      3、若f(x)与g(x)的单调性相同,则f[g(x)]是增函数;若f(x)与g(x)的单调性不同,则f[g(x)]是减函数。

      4、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

      5、常用函数的单调性解答:比较大小、求值域、求最值、解不等式、证不等式、作函数图象。

      六、函数奇偶性的常用结论:

      1、如果一个奇函数在x=0处有定义,则f(0)=0,如果一个函数y=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则f(x)=0(反之不成立)。

      2、两个奇(偶)函数之和(差)为奇(偶)函数;之积(商)为偶函数。

      3、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积(商)为奇函数。

      4、两个函数y=f(u)和u=g(x)复合而成的函数,只要其中有一个是偶函数,那么该复合函数就是偶函数;当两个函数都是奇函数时,该复合函数是奇函数。

      5、若函数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f(x)可以表示为f(x)=1/2[f(x)+f(-x)]+1/2[f(x)+f(-x)],该式的特点是:右端为一个奇函数和一个偶函数的和。

    5.高三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点:

      (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

      (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

      点斜式:

      直线斜率k,且过点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请支持知识付费阅读!感谢!

    推荐度:

    登录后免费下载文档


    网课资源_学习资料_复习资料_知识点总结_电子课本—助梦资源网 » 高三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常见问题FAQ

    免费下载或者VIP会员专享资源能否直接商用?
    本站所有资源均由会员上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商用。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下载地址过期失效怎么办?
    请联系qq客服或者微信客服,获取新下载地址,客服具体上班时间请查看网站首页!
    资源缺少内容怎么办?
    请联系qq客服或者微信客服,修补资源。
    获取其它帮助?
    请QQ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如需获取其它帮助,请联系我们

    联系助梦资源网

    请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余额支付
    ×
    微信扫码支付 0 元